春风吹过院落里休憩的羊群,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东庄村的妥金花正拿着手中的奶瓶给羊羔喂奶,眼前这60多只绵羊让她翻过了“穷山”,告别了以前“家里破破烂烂、吃不饱肚子”的日子。
40岁的妥金花原是东庄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由于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能从事过重的劳动,往年冬春季节只能待在家中,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家庭条件十分困难。
“原先没想过养羊,一是没有技术,二是没有钱来置办。”妥金花一边把草料倒进槽子,一边向我们说道。
可是,仅仅靠贫困补助,也只能维持温饱和家中日常所需,离脱贫致富还差一大截子。不过,当驻村第一书记李积忠和驻村工作队在了解了她家的详细情况后,为她制定了一个脱贫计划——靠养殖绵羊实现脱贫。
“刚开始她因为有顾虑,几次都不答应。后来,我们从县里聘请专家给她教授养殖技术,还帮她争取到5万元的免息互助资金,她这才放心下来。”李积忠介绍道。
经过这一波三折,打消了顾虑的妥金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搭起了羊棚,搞起了肉羊养殖。“年前出栏了10多只,是一公斤58元卖出去的,除去草料钱挣了1万多元,现在加上羊羔差不多还有50多只羊。”妥金花现在不单会养羊了,还算得一手好账。
“以前村里人自主脱贫的意识比较薄弱,基本都是靠扶贫补助资金维持温饱。自从有了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再加上驻村干部到每家每户讲政策、解难题、办难事,帮助我们找致富的法子,大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村党支部书记马福海感叹道。
花儿有了肥沃的土地,才会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东庄村地处乌兰县城乡接合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村子,全村420户1642人的收入来源靠种植耕地和外出务工为主。
“我是前年在村里的技能培训会上学到的做饭手艺,虽然只学了点简单的拉面、饺子等家常菜,但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来说还能挣钱已经是很不错的。”53岁的马梅花是村里靠做饭的手艺实现脱贫的贫困户之一。
2017年11月,马梅花在参加了村里几期的技能培训班后,便有了自己开个小饭馆的意向,于是她跟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谈了自己的想法。听到这个想法后,第一书记李积忠和村“三委”班子成员都十分高兴,纷纷替马梅花出谋划策,有的介绍合适的铺面,有的则帮她筹集初始资金。
从村里的集体互助资金中申请了2万元免息贷款作为开店资金,再加上驻村干部和村“三委”班子的张罗,11月13日,马梅花的家常小饭馆在村里开张了,第一年马梅花挣了2万多元,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
“现在我已经把贷款全部还清,一年下来也有将近1万多元的额外收入。今年,我想着再多学几样菜品,让饭馆的生意更好点。”如今,不像刚开始那般忐忑,马梅花也对自己的小饭馆很有信心,也有了自己未来的生意规划。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脱贫攻坚如春风般吹遍村子的每个角落,无论是18户46名贫困户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共同致富,还是村集体经济由零收入到每年8.3万元的净收入和2.1万元的分红,都如作物遇甘霖,在肥沃的土壤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