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理财信贷 > >话题:收益率破5% 银行理财吹新风向

话题:收益率破5% 银行理财吹新风向

2018-03-05 11:04来源:商业资讯

  本报记者张艳芬上海报道

  农历春节前后,银行理财收益开启了“红包”行情。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前后一周,全国保本型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不乏破5%高收益。

  市场分析认为,由于春节流动性紧张,加上“宝宝类”产品的竞争,今年银行揽储压力更大,受到国内严监管环境、货币政策偏紧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推动了理财产品收益率上涨。但是,收益率上行的同时是资管市场大趋势的转向。

  2017年11月发布的资管新规,明确未来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虽然,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目前还未发生大规模明显调整,但随着新规的逐步落地,银行理财打破刚兑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效应或将在2018年逐步显现。

  行情持续上演

  今年理财收益的上行节奏一直延续到年后。2月23日,普益标准检测数据显示,2018年2月10日至23日这一周,全国有21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

  其中,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浙江、福建、吉林,分别为4.45%、4.39%、4.38%;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四川、广东、上海,分别为5.20%、5.20%、5.19%,其中非保本类理财产品一年及以上的平均收益率5.40%。

  而在此之前,年末的高收益行情已经持续上演。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银行理财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3%,创29个月新高,全年涨幅为0.83个百分点。其中,预期收益率在5%~6%(含6%)之间的有5363款,占比40.41%,且发行数量环比上涨15%。

  对于节后理财产品的高收益依然保持较高走势的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李明珠表示,主要受到国内严监管环境和货币政策偏紧预期的影响。

  “2018新年伊始,监管层下发了多项金融监管政策,奠定了强监管态势基调,促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而2017年年末,监管层表示稳健偏中性的货币政策在现阶段未发生改变,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国内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经济工作将更侧重于控增速、调结构,市场对货币政策产生由稳健中性转向偏紧的预期。”李明珠认为,国外多家央行加息,强化了货币紧缩预期,导致市场利率走高,进而促使银行理财收益上行。

  不可忽视的是,当下“宝宝类”货币基金、P2P网贷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冲击着收益稳定但流动性和利率竞争不占优势的银行理财产品。但2017年监管层下达多项政策对货币基金规模扩张进行严控,同时随着网贷平台备案大限的将至,理财市场将面临进一步的洗牌和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在公布1月份金融数据的同时也调整了广义货币(M2)的统计口径,将货币市场基金直接纳入M2,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M2的增长也将伴随着货币基金的不断增长而不断上升,随着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持续升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将不断被推高。

  新风向:净值型

  某股份制银行支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打破刚兑是政策的方向,但目前还是维持原样。未来推出的净值型产品,净值差额就是赚的钱或亏的钱,将不会保证预期收益率。不过政策落地肯定有一段过渡时间,估计是下半年,但也不一定。”

  对于投资者能否普遍接受自负盈亏的理财产品,上述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政策落地后银行肯定会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帮其配备合适的产品。

  2017年11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资管新规”)出台,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政策意在打破刚兑,去通道、去嵌套,化解期限错配与影子银行等风险,让资管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

  虽然资管新规的方向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向净值化产品转型,但实际上当下净值型产品占的并不高。从目前看,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仍然是银行理财中的主要构成产品,理财产品结构还未发生大规模明显调整。